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

【AM730專欄】除「濕」有辦法

這幾天相對濕度徘徊在90%以上。煙霧瀰漫,駕車上山頂,恍如騰雲駕霧。原本想與朋友一起到大平山餐廳吃飯,但也因太大霧而折返。在小店,廁所牆身地板也開始滲水;而同事也紛紛告病假,不是因為傷風感冒,就是有氣管問題,其他同事也顯得沒精打彩。

的確,潮濕的天氣容易令人疲倦,引發許多疾病,例如:
(1)
傷風感冒:潮濕容易令蚊蟲滋生,病毒傳播,故香港每年一至三月都是流感高峰期;
(2)
濕疹癬癩:潮濕亦容易令細菌滋生,尤其是在腳指間、鼠蹊、腋窩等陰暗處;
(3)
過敏症及氣管疾病:天氣潮濕,細菌容易在空氣及衣物中滋生,亦會令敏感病及氣管疾病發作;
(4)
風濕關節痛:濕氣重亦令關節血液循環減慢,引致風濕關節炎發作。
其實,「濕」也有分「外濕」和「內濕」兩種。要解決「濕」的問題,就要分別從「外濕」和「內濕」著手。
「外濕」
「外濕」是指在生活環境空氣中的水份偏高,如這幾天相對濕度徘徊在90%以上就是「外濕」非常嚴重了。除天氣影響外,居住或工作璄境靠近海、河、山腳或其他水源也會令「外濕」偏高。
要解決「外濕」問題,就要從環境著手:常關掉窗門,把室外濕氣拒諸門外;用抽濕機、吸濕器保持室內環境及衣物乾爽;洗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,吹乾頭髮;毛巾衣服也要時常更換,以免細菌滋生。
「內濕」
至於「內濕」,則是指身體內水分流動不暢順,身體因而容易積聚水分,導致「內濕」。「內濕」的症狀包括疲倦、頭重身重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、腹脹等,亦會因此而容易引致上述疾病。中醫認為「內濕」是由脾虛引致,而「脾」是指消化系統;平日多食濃味、煎炸或生冷食物、喝凍飲、常處室內冷氣環境、少做運動等,都會影響脾胃運作,令身體容易積聚濕氣。
要解決「內濕」問題,就要從生活習慣著手:多做運動,少吃生冷食物和少喝凍飲,多喝熱茶或溫水,避免體內積聚毒素,盡量減少吃高熱量及鹽分高的食物,常以清淡菜餚為主。另建議大家可用淮山、赤小豆、扁豆及生薏米煲湯,亦可幫助祛濕!